精选刊文|我国古代盐碱地改良技术

国家发改委,释放重大信号eg!

‌微笑向暖‌ 2024-10-26 00:19:29 供应产品 5925 次浏览 0个评论

作 者丨周頔
编 辑丨李博
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实现了4.8%的经济增长,其中一季度增长5.3%,二季度增长4.7%,三季度增长4.6%。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生产需求平稳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但受到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中新情况新问题影响,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出现了一定波动。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9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研究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的落实工作。
国庆节前后,多个国家部委相继就一揽子增量政策进行系统落实。10月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将和各部门、各地区一起,全面贯彻、加快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打出一套“组合拳”,打通政策落实中的堵点卡点。
一揽子增量政策包括加力提效实施宏观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大助企帮扶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努力提振资本市场等五方面内容,政策措施涉及财政、金融、消费、投资、房地产、股市、就业、民生等各领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各项增量政策措施正在加快出台实施,截至目前,有将近一半已经出台实施,下一步还将有一批增量政策措施加快出台实施。与此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将牵头做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并推动各部门保持政策执行时与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强化政策合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揽子增量政策充分考虑到了年度之间的衔接,避免后续政策接续不上或力度不大造成的政策波动问题,统筹考虑今明两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政策,把握好政策出台的力度和节奏,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一揽子增量政策近半已出台实施
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主要挑战。促消费和扩投资是扩大内需的主要抓手,也是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揽子增量政策围绕加力提效实施宏观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等领域出台切实举措,有利于破解当前有效需求不足、市场预期偏弱等问题,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目前,有将近一半已经出台实施,下一步还将有一批增量政策措施加快出台实施。
在消费方面,一揽子增量政策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实施提振消费行动,包括加大对特定群体的支持力度,结合“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推动大宗商品消费持续扩大,以及扩大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
在投资方面,一揽子增量政策重点聚焦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目前,7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已经全部下达,用于“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建设和“两新”工作的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经全部下达到项目和地方,目前正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筛选确定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和“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各超过1000亿元,按程序也已经下达。
国家信息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魏琪嘉分析认为,一揽子增量政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利于打通当前经济循环的堵点,提升循环畅通的速度。同时,有利于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能力。特别是“两新”“两重”等政策,对于企业扩大再生产、释放潜在消费需求、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具有积极意义。他认为,下一步的关键是要扎实推进各类政策落地落细,进一步提升政策协同配套能力,预计四季度政策落地将更为有力。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9月下旬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股市大涨,预期改善和财富效应也可能对消费起到一定刺激作用。后期促消费政策还有加码空间,同时政策面加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股市上涨动能增强等因素,都有利于提振居民消费信心。
王青认为,伴随一揽子增量政策发力显效,四季度宏观经济供需两端都会有不同程度改善,预计四季度全国GDP增速将升至5.3%左右。同时,预计四季度基建投资有望提速,房地产行业调整对宏观经济的拖累效应将趋于缓和,居民消费也会有所改善。
助力各部门资产负债表修复
经济发展爬坡过坎的过程中,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有分析指出,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在于微观主体预期转弱引发的资产负债表收缩,居民消费、企业投资以及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被严重抑制。
要如何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对此,一揽子增量政策围绕加力提效实施宏观政策、加大助企帮扶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努力提振资本市场等出台了一系列举措。
在加力提效实施宏观政策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已实施降息、降准,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正在抓紧研究推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工作。
在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方面,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已出台扩大无还本续贷政策覆盖面政策,将无还本续贷政策由小微企业阶段性扩大到中型企业。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司法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单位涉企行政执法行为。
在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方面,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已采取系统性综合措施稳定房地产市场,各项政策取得阶段性进展。各地正在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政策,有些城市全面取消限购,有些城市进一步缩小限购区域、放松限购条件。中国人民银行已指导各商业银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将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发放比例从贷款本金的60%提高到100%。
在努力提振资本市场方面,证监会已出台实施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等政策,同时正在加力实施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等措施。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本轮一揽子增量政策从稳定资产价格和减轻负债压力入手,优化各部门存量财富结构以实现宏观资产负债表再平衡,助力了各部门特别是微观主体的资产负债表修复。这是落实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的有益尝试,体现出宏观经济治理思路正从增量管理转向存量管理与增量管理相结合。
张明指出,在9月份降息降准等货币金融政策作用下,资产价格明显上行,激活了微观主体的信心和预期。增量政策方面不仅对大项目建设进行了安排,也加大了就业、社保等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力度,同步促进物质资本形成和人力资本积累,做到了“见物又见人”。因此可以看到,9月底以来,房地产、消费等需求指标出现好转,市场预期明显改善,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积极因素也在累积增多。
统筹做好今明两年政策衔接
此外,加大财政逆周期调节力度,也是促进经济持续稳中向好的重要支撑。
在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财政部将在近期陆续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的增量政策举措,包括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等。此外,他也强调,还有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比如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作为一揽子增量政策的组成部分,增量财政政策准备推出备受市场关注。
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举行的《中国宏观金融分析》2024年第三季度发布暨研讨会上,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志勇表示,“一揽子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方式,能够实现多领域、多部门政策的协调统一。在此次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中,一些直击市场的政策是过去并不多见的,政策措施见效很快,自9月下旬推出以来,已经产生了明显效果。
目前市场上对于一揽子增量政策中财政政策规模、扩大赤字率幅度存在很多猜测,对此,杨志勇表示,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方向和力度是非常清晰的。对于赤字率应该提高到什么水平,杨志勇认为,财政政策空间仍然很大,将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下一步,还有一批增量政策措施继续出台实施,包括最大限度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适当扩大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和比例、明确阶段性涉企政策后续安排、提高学生资助补助标准并扩大政策覆盖面、提高本专科生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额度并推动降低贷款利率等。
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密切跟踪形势变化,及时研究新的增量政策,统筹今明两年政策衔接和工作衔接。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揽子增量政策正在按照既定的节奏安排加快推进。此前在政策统筹设计过程中,已经充分考虑到了不同政策所需流程的长短问题,保持推进节奏,要起到政策环环相扣的效果。同时,充分考虑到了年度之间的衔接,避免后续政策接续不上或力度不大造成的政策波动问题,统筹考虑今明两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政策,把握好政策出台的力度和节奏,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李桐

康方生物拟折让约4.99%配售合共3170万股 净筹约19.24亿港元 周末要闻:美国将向以色列提供“萨德”反导系统 朝鲜人民军总参下达作战预备指示 SpaceX第五次试飞成功 荣鹰证券AIMS:黄金短期波动 长期牛市可期 “夜市不休,周末不休”!新股民持续涌入,监管出手规范券商展业行为 Stocktwits:特朗普传媒科技集团(DJT)股票是美国大选的“战场符号” 万科进一步精简组织结构,区域公司缩减为五个 GTC泽汇资本:通胀超预期 黄金持稳有韧性 万科调整组织架构 开发经营本部进一步下沉业务前线 加拿大就业数据强劲 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创历史新高 财报季开幕!标普道指新高,中概盘中转涨,特斯拉一度大跌10%,摩根大通涨逾5%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s://m.wjwdxy.com/news/058981.html,本文标题:国家发改委,释放重大信号eg!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